增速最高相差近16个百分点,净利润表现冰火两重天,连接器行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战略分化。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完毕,连接器行业三大代表性企业——立讯精密、中航光电与航天电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这一分化背后,折射出连接器行业在AI算力基建、新能源转型、通信技术升级等多重动力下的战略选择差异。三家企业正沿着高端突破、规模扩张和生态整合三条路径展开差异化竞争。
01
中航光电、航天电器、立讯精密三季报核心数据对比
三大路径显现
2025年第三季度,连接器行业三大代表性企业交出了差异明显的成绩单。透过财务数据的多维度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家企业截然不同的战略取向与发展路径。
立讯精密在营收规模上以2209.15亿元遥遥领先,相当于中航光电的14倍、航天电器的51倍。这家消费电子龙头的增长动能强劲,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增速进一步提升至31.03% 。
中航光电在前三季度实现了158.3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2.36%,这一增速在军工电子行业已属稳健。但公司净利润明显承压,同比下降30.89%,反映出高端连接器研发投入增大带来的短期盈利压力 。
航天电器营收43.49亿元,同比增长8.87%,但第三季度单季增速明显加快至31.73%。公司同样面临利润下滑困境,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64.53% 。
现金流状况进一步印证了三家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立讯精密经营活动现金流34.78亿元,虽同比下降47.89%仍保持健康;而中航光电和航天电器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6.08亿元和-8亿元,凸显扩张期的资金压力 。
02
中航光电
高端技术突破的引领者
中航光电呈现出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特征,这背后是公司主动的战略选择。
2024-2025年,中航光电密集推进海外基地建设,构建完整全球化布局。马来西亚槟城生产基地于2024年6月投产,聚焦工业自动化与汽车电子互连件;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主攻航空航天高端互连技术;墨西哥蒙特雷基地瞄准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公司深耕下一代高速背板连接器、复杂电磁环境互连系统、卫星互联网高速光电混合互连解决方案等高端方向。这些产品需要满足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轻量化与集成度等多维度的尖端需求。
短期利润下滑与现金流承压,正是中航光电为长期高端突破所做的必要投入。随着海外基地投产和高端产品放量,公司有望在连接器高端市场占据更重要位置。
03
航天电器
规模效应的最大化践行者
航天电器充分发挥规模制造优势,通过产能扩张和成本控制,在中端市场建立起强大的规模竞争力。
财务数据显示,航天电器前三季度营收增长8.87%,但第三季度单季营收增速快速提升至31.73%,显示出规模效应正在加速释放。
业务拓展方面,公司从传统防务业务持续向新能源、储能、工业自动化、商业航天与AI超算等新兴行业扩展。尤其在800V高压平台充电系统、高密度光互连、储能系统互连等领域,已进入头部供应链体系。
航天电器的规模竞争策略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方面通过标准化、模块化产品设计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依托大批量采购优势控制原材料成本;同时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提升人均效能。公司凭借在防务领域积累的高可靠性技术底蕴,结合规模制造能力,在新能源、储能、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实现从"军工品质"到"工业规模"的有效转化。
04
立讯精密
系统级解决方案的构建者
立讯精密致力于打造覆盖多领域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能力,通过垂直整合和生态构建,实现从零部件供应商到系统级伙伴的转型升级。
立讯精密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净利润115.18亿元,同比增长26.92%。总资产达到3002.6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4.15%,显示出系统化布局带来的规模效应。公司在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通过系统级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
在系统整合战略下,立讯精密已完成对莱尼相关资产、闻泰ODM/OEM资产收购,通过垂直整合强化系统供应能力。公司不仅提供连接器产品,更提供包含声、光、电、散热、射频、结构件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在AI终端、AR/VR、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立讯精密凭借系统级集成能力,成为少数能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实现了从"零件"到"系统"的价值跃升。
05
格局重塑
连接器从基础元件走向系统核心
三家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共同推动着连接器行业向更高层次演进。技术高端化、制造规模化、产品系统化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三大主线。
中航光电的高端突破之路代表了中国连接器产业向上突破的决心。在高速背板、高压、射频等高端领域,中国企业正从"技术追赶"进入"并跑甚至局部领先"的新阶段,这为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
航天电器的规模竞争则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固有优势,通过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实现成本领先和市场覆盖,为行业提供了规模化发展的范式。
立讯精密的系统整合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通过解决方案的集成创新,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客户黏性。
三种战略分化标志着中国连接器产业已告别同质化竞争,进入更为成熟的协同发展阶段。它们的路径共同指向一个结论:连接器不再是一个次要组件,而已成为支撑AI、新能源、通信等关键创新的核心环节。未来的产业格局,正由当前的前瞻布局所定义。
——信息来自:哔哥哔特商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