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连接器资讯»汽车线束与连接器行业深度报告:国产替代及出海迎发展契机

汽车线束与连接器行业深度报告:国产替代及出海迎发展契机

  46.1K
     [点击复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9-23   浏览次数:29
核心提示:一、线束与连接器是电子系统的血管与神经,汽车多 部位应用广泛1.1 线束:设计、制造双环节并重,行业从成本竞争向综合 能力竞争
 一、线束与连接器是电子系统的血管与神经,汽车多 部位应用广泛
1.1 线束:设计、制造双环节并重,行业从成本竞争向综合 能力竞争转变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子电路的网络主体,是汽车电子系统的血管和神经。线束是由 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 组件;其基本功能是确保电子元件在使用寿命内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线束通过 连接车内电子元件、ECU、传感器、执行器等电子电气设备,将电力和信号传输 到汽车各部位。

汽车线束的种类繁多,有传输功能、电压范围、应用部位等多种分类方式。1) 按传输功能,可分为电力线和信号线。其中电力线使用粗电线,信号线则为铜质 多芯软线,屏蔽性更好。2)按电压范围,可分为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高压线 束电压在 60V 以上,耐温、耐压、抗电磁干扰等特性都好于低压线束。3)按汽 车应用部位,可分为机舱、座舱、底盘等部位的车用线束,以及新能源汽车中新 增的三电系统及高压附件线束等。

从产业链看,汽车线束行业为垂直一体化的链式供应模式,线束为中游环节。汽 车线束厂作为一级供应商,通过外采连接器、线缆等零部件并进行生产组装,并 为下游的整车厂提供线束组件产品。 上游:线束由线缆、连接器、胶带、卡扣、护套、各类支架等构成,其中连 接器、线缆的价值最高,占线束成本比例分别超 40%、30%(根据沪光公 司公告)。以上产品所涉及的原材料包含铜材、橡胶、塑料等,以铜材为代 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线束公司产品市价及业绩构成潜在影响。 下游:国内汽车线束行业的下游客户以国内外汽车 OEM 为主,部分零部件 配套供应商为辅,客户集中度较高。


在设计环节,目前国内厂商的前期参与度较低,全面设计和开发能力成为未来线 束厂商的重要衡量标准。线束设计流程通常包含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3D 线 束图、2D 线束图、样线生产、测试验证等。根据设计参与度从低到高,线束企 业的业务模式可分为 BTP(来图加工项目)/BTD(参与设计项目)/FSS(全服 务供应商设计项目)3 类。 国内厂商:当前服务模式以来图加工和部分参与设计为主,全服务能力薄弱, 因此更多参与的是门线束/顶棚线束等小线束或参与二次配套中。 海外线束巨头: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全服务战略合作伙伴,加入 OEM 开发体 系,并享受更高的议价权和长期发展空间。典型代表如矢崎,作为 EEDDS 供应商,对车辆电气系统的各领域具备深厚开发经验,从而参与汽车线束的 早期阶段开发。

在制造环节,线束加工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后道工序对人力需求较高,行业自 动化率不足 30%。线束制造流程包括开线、压接、预装、总装四大环节,其中 开线、压接属于前道工序,自动化水平较高;而预装和总装等后道工序则大部分 依靠人工手动装配,主要系 1)传统线束较细且柔软,机械臂不易抓取安放;2) 后道所涉及加工流程复杂、物料多、合并难,不利于智能化设备有效标识定位。 目前我国汽车线束厂的自动化率不足 30%。 优化劳动力成本及物流成本、提升设计能力有望提升线束企业利润空间。根据我 们分析,汽车线束产业中,物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约占 70%/20%/4%。 考虑到线束厂商对原材料议价权较低,因此优化劳动力成本(如提升从业人员操 作熟练度、产能迁至中西部等不发达地区、提升自动化水平)、提升物流效率(如 在原料供应/终端客户处就近生产)、提升生产灵活性(如加强早期设计参与度、 加强线束模块化设计)等成为行业的降本关键。

1.2 连接器:线束的核心零部件,模具设计和制造工艺彰显 核心壁垒

连接器位于线束的两端,是实现线束与用电设备连接的重要部件。连接器又称插 接件、插头和插座,通过独立或与线缆一起,为器件、组件、设备、子系统之间 传输电流或光信号,是构成线束系统连接所必须的组成部件。连接器的基本结构 包括接触件、绝缘体、外壳和附件,其中接触件(端子)是连接器的核心。

连接器位于产业链的中上游。上游为金属、电镀液、塑胶等原材料;中游为连接 器和线缆制造商,进行连接器的设计、组装和制造;下游为汽车、通信等行业的 应用厂商。

连接器生产制造的关键在于模具设计和精密制造能力。连接器的制造过程包括精 密注塑、精密冲压、压铸、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组装和测试。在设计上,需用 到多学科复合知识,对于软件设计和仿真技术要求较高;在工艺上,对于零部件 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需使用高精密度的模具加工设备及模具进行生产,业内注 塑模具加工精度在±10 微米内。较高的精密模具设计水平和产品制造能力有利于 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良率。 汽车是连接器的下游重要应用市场,其核心指标在于寿命/抗冲击等机械性能和 高电压/抗干扰等电气性能。连接器应用涵盖汽车、通信、计算机、工业、交通 等电子工业全领域。其中通信和汽车是连接器最大的应用场景,2021 年全球市 占率分别为 23.47%/21.86%(Bishop&Associate)。根据应用场景不同,连接器 的功能特征、技术水平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其中汽车行业的高压大电流等电气指 标及机械寿命和抗冲击等机械性能是关键指标。

二、市场规模:传统线束及连接器市场相对稳定, 电动智能化催动高压高速发展新机遇
整车线束可分为普通低压线束/高压线束/高速线束三大类。单车价值方面,1)传 统车用低压线束价值量基本平稳在 2000-3000 元左右。2)在汽车电动化过程中, 发动机线束逐步取消,但同时新增了高压系统线束,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价值增量可达 2000-3500 元。3)在汽车智能化过程中,自动驾驶、智能座舱、 车联网等功能属性对数据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车辆智能化配置不同, 新增高速线束的价值在几百到上千块不等。 市场规模方面,伴随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持续渗透,车用高压和高速线 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 2026 年全球汽车市场总销量为 9500 万台, 新能源渗透率达26%,L0、L1、L2/L3、L4/L5的渗透率分别为32%/18%/50%/0.5%。 测算得 2026 年全球汽车线束市场规模约 3763 亿元,其中普通低压/高压/高速线 束的市场价值分别为 2570/676/518 亿元。预计到 2030 年,全球汽车线束市场 总规模有望超 4484 亿元,2023-2030 年普通低压线束/高压线束/高速线束市场 规模的 CAGR 分别为 1.0%/14.1%/25.3%。 细分来看连接器、线缆市场规模,我们假设传统低压线束中连接器、线缆的价值 占比为 40%、30%,高压线束中占比提升至约 55%、35%;高速线束中占比约 为 65%、30%。测算得 2026 年全球高压/高速连接器市场规模约为 372/336 亿 元,高压/高速线缆市场规模约为 270/155 亿元。

2.1 普通低压线束:单车价值 2000-3000 元以上不等,覆盖 整车各部位

传统燃油车用线束以普通低压线束为主。根据车辆级别不同,10 万元车型对应 ASP 2000-2500 元、20 万元车型对应 ASP 3000 元,高档传统乘用车整车线束 ASP 可达 5000-6000 元。根据应用部位,可分为发动机/前舱/仪表/门/顶棚等部 位的低压线束。在新能源车中,取消了发动机线束为主的价值约 200-300 元的低 压线束系统,其他低压线束与燃油车中基本一致。

2.2 高压线束:单车 ASP 随电动化程度提升,2026 年全球 规模 676 亿元

根据电动化程度由低到高,汽车可分为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几大 类,对应不同的高压线束的结构和性能需求。 燃油车:整车线束均为低压线束,高压部分价值为 0 元。传统燃油车使用 12V 低压直流供电系统,车辆主要电力来源为内燃机驱动发电机产生的电力。 插混式(PHEV):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新增动力电池、充电、电驱和电 控等系统组件。插电式混动车可提供燃油和电驱两种动力选项,故电池容量 和电机功率通常小于增程式及纯电动汽车。 增程式(EREV):电力系统结构最为复杂。在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的充电系 统中,除外部电源充电外,还新增内燃机(增程器)到电池电驱系统的连接 回路。增程式主要依靠电机驱动,故配备电池组容量通常大于 PHEV,可支 持较长的纯电行驶里程。 纯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结构相对简洁,相较燃油车取消了发动机线束为主的 价值约200-300元的低压线束系统。纯电动车的动能100%由高压电池提供, 因此电池容量和电机功率最大,高压线束的性能需求和价值量最高。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其高压线束的核心应用领域为车内大小三电系统;高压连接器、高压线缆价值占比超 90%。车用高压线束按功能可分为 5 部分,分别是动 力电池线束、电驱电控线束、快充线束、慢充线束、高压附件线束,连接部件包 含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压配电箱(PDU)、电动压缩机、DC/DC、OBC、PTC 等。由于高压线束需提供 60V-800V 及以上的电压等级、10A-200A 及以上的 电流等级的电流传输,对于绝缘/耐热/抗电磁干扰/防护等级的要求更高,故核心 部件价值占比均较普通线束有所提升;预计高压连接器、高压线缆占高压线束的 价值份额在 55%、35%以上。

伴随新能源车型对于电力驱动的依赖程度提升,整车高压线束价值量也在提升, 最高可达 2000-3500 元左右。在车辆电动化过程中,高压线束的价值提升主要 来自于 1)高压部件增加、结构复杂化带来线束用量增长;2)整车电压/功率提 高推动线束传输功率提升、价格增高。我们预计纯电动车中高压线束总用量约 15~20 条,单价则在几十到上百不等,与电流大小、EMI 等要求有关,最高可达 2000-3500 元。

市场规模测算: 根 据 global data 数 据 , 我 们 预 计 2024-2026 年 全 球 汽 车 销 量 为 9100/9191/9283 万台,同比+2%/1%/1%;2030 年全球汽车总销量预计达 9500 万台。预计 2024-2026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将为 19%/23%/26%, 2030 年达 35%。 结合上文分析,我们预测新能源汽车整车高压线束价值量约 2000~3500 元, 随新能源车中纯电动车的占比提升而增长。 综合来看,2024-2026 年全球高压线束市场规模约在 484/581/676 亿元,同 比+22%/20%/16%。伴随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2030 有望增长至 998 亿元,2023-2030 年 CAGR+14.1%。其中高压连接器、高压线缆价值占比 约 55%、35%以上。

2.3 高速线束:智驾、座舱、网联为核心应用场景,2026 年 全球规模超 500 亿

智能汽车车内传感器、ECU 等数量增加,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更高,带来多 场景、多类型的智能化线束增量需求。汽车智能化驱动车内传感器、ECU 等数 量大幅增加,且随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增长。根据 Yole 预测,L1 到 L2++级自动 驾驶阶段,摄像头有望从单车 1~2 个增至单车 3~12 个。以上功能需要高速传输 大量的数据,根据泰科,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预计将高达数 TB, 对线束的信号完整性、低延迟、高速率传输带来要求。 按场景划分,智能化线束常见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三大领域,用 于相关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执行/交互设备的数据传输。 从产品类型划分,智能化带来的线束需求多样,主要包括: 普通信号线束:用于普通传感器和 ECU 的连接; 高速线束:FAKRA/mini-FAKRA/HSD/以太网线束等高速线束,用于自动驾 驶和信息娱乐场景; 其他特种线束:如 USB/TypeC/HDMI 等用于车机交互的多媒体接口,以及 底盘车控相关的 ABS/EPB 线束等。

高速线束是汽车智能化过程中新增的核心线束,具体分为 FAKRA、mini-FAKRA、 HSD、以太网线束四类。根据泰科,在智能化推动下,车辆主流数据传输速率从 150Mbps 拓展至 24Gbps,催生相关高速连接器和相关线束的应用需求。根据传 输信号不同,可分为传输模拟信号的同轴线束,如 FAKRA、mini-FAKRA;以及 传输数字信号的差分线束,如 HSD、以太网线束。

不同高速线束常配合使用,共同发挥作用。以环视 ADAS 系统为例,车载摄像 头通过 FAKRA 连接器与线束连接,线束另一端连接 mini-FAKRA 连接器,并将 采集数据传输至车辆环视系统(AVM);再由 HSD 线束传输至主机,最终通过 HSD 线束将信号输送到座舱段并进行显示。

当前国内 FAKRA/HSD 连接器已相对成熟;mini-FAKRA/以太网连接器在技术、 专利积累方面仍与海外巨头存在差距。高速连接器是高速线束的核心,目前国内 厂商 FAKRA、HSD 连接器的技术成熟度较高,已有明确的设计和验证标准,产 品得到广泛应用;mini-FAKRA、以太网连接器等则与海外罗森伯格、泰科、莫 仕等巨头仍有差距。主要系 1)海外巨头研发起步较早,在关键核心技术积累方 面具备显著优势;2)海外巨头通过早期抢注专利、联合互相授权等构筑专利壁 垒,并通过与整机厂及标准联盟组织深度绑定,在终端、传输协议中进一步深度 植入,实现进一步垄断。 未来 mini-FAKRA、以太网线束有望进一步扩大应用,对 fakra 和 HSD 线束形 成替代。1)mini-FAKRA 与 FAKRA 对比,二者应用领域一致,mini-FAKRA 具 有更高的传输频率、速率、集成度。2)HSD 与以太网连接器相比,现阶段 HSD 主要用于车载显示的数据传输,相较以太网连接器可实现的传输频率、速度较低。 以太网连接器有更强的协议兼容性,同时伴随车载以太网的渗透,应用领域拓展 性更强。预计随着车载娱乐系统配备大幅提升,短期内 HSD 用量仍将提升;但 中长期来看 HSD 连接器的应用市场将部分被以太网连接器取代。

关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汽车智能化应用带来的智能化线束新增量。

自动驾驶:传感器/控制器升级带动 FAKRA/HSD/以太网线束及连接器等用量高增。1)摄像头:Fakra/Mini-Fakra 及 HSD 线束配合使用。其中 FAKRA 主要针对汽车与外部的连接,如鲨鱼鳍天线、360 环视摄像头等。HSD 主要 针对汽车内部高速数据的传输,如主机与显示屏/T-BOX 的连接、LVDS、 USB2.0/USB3.0/1080P 高清摄像头的应用。2)激光雷达:使用以太网线束 及连接器进行高速传输。3)域控制器:可同时连接低速线束、HSD、以太 网线束等多种线束类型。

智能座舱:显示屏/HUD 带来 HSD 线束及连接器放量;车机互联驱动 USB/HDMI 增长。1)显示屏、HUD:根据盖世汽车,汽车仪表盘/中控屏/HUD/ 后座娱乐等屏幕数量持续增长,单车屏数将从 2021 年 1.9 增至 2025 年 2.7 块。同时车载中控屏进入标配 2K 高清时代,未来向 4K/8K 高清晰度发展, 线束传输速率需求提升。2)多媒体端口:汽车娱乐交互、车机互操作功能 带动车载 USB/HDMI 等特种线束持续渗透。

车联网:车载天线、T-BOX 带来高速传输需求,带来 FAKRA/以太网线束及 连接器应用。1)车载天线系统:随着传输速率提升,FAKRA、mini-FAKRA 将取代 FM/AM 馈线、GPS 导线,用于 4GLTE/5G MIMO/Car2Car/ WiFi、 蜂窝射频等功能传输。2)T-BOX、网关:硬件形态类似域控,其中高速数 据的传输同样使用 HSD、以太网线束等为主。

市场规模测算:预计高速线束整车价值量在 300-1500 元之间,随汽车智能化程 度和配置提升。高速线束的价值增长来自量和价两部分。在量的方面,摄像头、 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及显示屏、车联网等部件的数量增加带来高速线束需求增加。 在价的方面,汽车高速线束的传输速率、屏蔽效率、延迟性等性能要求带来高价 值。例如高速线缆需使用专用的同轴线缆、数据线缆等以提高绝缘层屏蔽性等方 面的表现;高速连接器在阻抗、EMC、触波比等电磁微波性能及特殊端子设计方 面的技术壁垒等。

结合 ICV TANK、如祺出行等数据,我们判断 2026 年全球汽车市场智能驾驶 L1、L2/L3、L4/L5 级的渗透率分别为 18%/50%/0.5%。 结合前文分析,我们假设 L1 级自动驾驶级别汽车的整车高速线束价值约在 300~500 元左右,随自动化级别提升,L2/L3、L4/L5 级智能驾驶汽车的高 速线束价值有望达 1000~1500/2000 元以上。 综合来看,2024/2025/2026 年全球汽车市场高速线束市场规模约在 278/379/518 亿元, 2030 年 有 望 增 长 至 816 亿 元 , 2023-2030 年 CAGR+25.3%。其中高速连接器、高速线缆占高速线束价值占比预计约在 65%/30%以上。


2.4 本章总结

总结来看,我们测算在单车价值方面: 1)传统燃油车:整车线束以低压线束为主,不考虑智能化增量,整车线束价值 基本平稳在 2000-3000 元左右。 2)电动汽车:在汽车电动化过程中,发动机线束逐步取消,但同时新增了高压 系统线束,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更高,高压线束价值增量可达 2000-3500 元。 不考虑智能化增量,整车线束价值约 5000-6000 元。 3)智能汽车:在汽车智能化过程中,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功能属性 对数据传输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车辆智能化配置不同,新增高速线束的价 值在几百到 1500 元+不等。

在市场规模方面: 伴随电动化、智能化持续渗透,车用高压和高速线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我 们测算 2026 年全球汽车市场线束总规模 3763 亿元,其中普通低压/高压/高速线 束的市场价值分别为 2570/676/518 亿元。到 2030 年,全球汽车市场线束总规 模 4484 亿元,其中普通低压/高压/高速线束的市场价值分别为 2670/998/816 亿 元。 1)传统低压线束:预计 2026/2030 年全球汽车市场总销量为 9283/9500 万台, 测算的 2026/2030 年全球车载普通线束市场规模 2570/2670 亿元,总体保持 平稳。细分来看,传统低压线束中连接器、线缆的价值占比约为 40%、30%。 2)高压线束:预计 2026/2030 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26%/35%,随着新能 源车渗透率提升,测算得 2026/2030 年全球车载高压线束市场规模 676/998 亿元。细分来看,假设高压线束中连接器、线缆的价值占比提升至 55%、35%, 测算得 2026/2030 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 372/549 亿元。 3)高速线束:预计 2026 年全球汽车 L1、L2/L3、L4/L5 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分 别为 18%/50%/0.5%,2030 年进一步提升至 18%/60%/1%,测算得 2026/2030 年全球高速线束市场规模分别为 518/816 亿元。细分来看,假设 高速线束中连接器、线缆的价值占比提升

三、竞争格局:全球汽车线束和连接器市场高度垄 断,龙头厂商占据先发优势
3.1 线束:日本、欧美企业长期垄断,产品/服务垂直一体化 构筑竞争壁垒

全球线束市场由日本、美国巨头垄断。目前日本厂商住友电工、矢崎的全球线束 市场市占率在 50%以上,其中住友电工2023 年汽车线束营收规模达 137 亿美元, 我们测算约占全球总体市场份额的 30%+;其他如美国的安波福、德国莱尼、印 度萨玛、美国李尔等也占据较大份额。

在国内汽车线束市场,本土厂商数量众多、集中度和市占率相对较低,份额提升 空间较大。国内线束企业可分自主线束厂、车企配套线束厂、外资厂、合资厂 4 类。国内汽车线束竞争格局与全球基本一致,主要由外资和合资线束企业垄断, 国内厂商数量多但规模较小。近年来伴随汽车三化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崛起,本 土线束厂商份额占比有所提升,如沪光股份 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 24/33/40 亿元,连续三年实现营收同比正增长;少数头部线束企业如立讯、沪光、天海等 能够进入合资汽车品牌供货。

海外线束大厂通过产品、服务垂直一体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归纳海外线束大厂 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巨头成长有以下三种路径: 产品垂直一体化,产品线包含上游连接器、线缆甚至铜矿等原材料。如矢崎、莱尼、古河、藤仓、京信等均为电线电缆业务起家,在线束制造方面具备成 本优势。安波福在连接器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进而拓展至线束领域。 住友电工、古河背靠铜矿起家,为线束线缆生产奠定基础。通过布局产业链 一体化,有助于压低线束总成本,同时多环节参与有助于在利润分配中掌握 更多话语权。 服务垂直一体化,通过早期参与研发设计深化合作、构筑技术壁垒。典型代 表如矢崎、安波福。安波福从德尔福剥离后,聚焦线束和智能驾驶两大业务, 并通过提出域集中的 SVA 智能汽车架构,彰显自身在电气分配系统、线束 设计方面的领先地位。目前安波福可提供按需生产、与主机厂合作共研并生 产、独立提供全套研发和生产三种模式。 依附本土 OEM 巨头,共同成长。典型如日本、韩国厂商,由于本国车企的 全球供应链相对封闭,车企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相关本 土线束厂商随之受益。

(1)住友电工:全球领先的线束厂商,材料、设计、制造协同发展

住友电工是全球领先的电线电缆和线束制造商。公司成立于 1897 年 4 月,最早 可追溯至住友的炼铜产业。公司成立后,早期主要从事电线电缆业务,1949 年 开启汽车线束事业,并快速成长为日本第二、全球第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截止 2023 年,公司约在全球 40 多个国家拥有 29 万名员工,2023 年总营收达 44028 亿日元(约 293 亿美元)。

公司营收总体相对稳定,盈利能力受外部因素影响呈现一定波动。受疫情、战争、 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19 年公司净利率出现较大下滑,后小幅回升。 近两年公司总体营收稳定在 300 亿美元左右,2023 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 17.4%/3.8%。


公司共有 5 大业务板块,其中汽车为核心业务,2023 年占总营收比重近 6 成。 公司以电线、电缆为事业基础,共延伸出汽车、环境能源、工业材料、电子材料、 信息通信材料设备 5 大业务领域。2023 年公司总营收 293 亿美元,其中汽车/ 环境能源 / 工业材料 / 电子材料 / 信 息 通 信 材 料 设 备 的 营 收 占 比 分 别 为 59%/22%/8%/7%/5%。

公司客户结构多元且分散,前 5 大客户大众、通用、丰田、现代、日产占比约 13%。

公司汽车业务又可分为线束和住友理工等两部分,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齐全, 其中线束营收占比约 3/4。公司汽车线束业务包含线束和线束组件(包含连接器、 线缆、端子等)、电装零部件(ECU、高压分线盒、电池模组、半导体器件等); 住友理工及其他则提供汽车橡胶、树脂产品,如防振橡胶、软管、隔音和内饰产 品、燃料电池组件、橡胶密封材料等。2021-2023 年该部分业务构成稳定,2023 年汽车线束/住友理工营收占比约 76%/24%,2023 年公司汽车线束业务营收 137 亿美元。

公司汽车线束业务历史悠久,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根据公司材料,全球每 4 台 汽车中就有 1 台线束是由住友制造。公司以汽车线束为核心事业,并围绕“CASE” (Autonomous 自动驾驶、Electric 电动化、MaaS 出行即服务、Connected)主 题进行开发。 在电动化领域,公司针对 EV/HEV/PHEV 均有成套对应产品,包括高压线 束、高压连接器、高压接线盒、电池导电板模块等;此外公司在充电枪和充 电插座、基础设计相关也有重点研发布局。 在智能化领域,公司为实现互联汽车的自动驾驶,致力于高速与大容量通信 方面的研究。围绕高速通信连接器、高速通信线束必要条件开展验证,并实 现了 L3 级自动驾驶所需的连接。公司充分发挥集团 5 大板块的综合实力, 如汽车业务与信息通信业务合作,实现外部基础设施到内部电动系统的整体 布局。

设立 CAS-EV 部门以提高技术提案能力,目标从供应商向合作伙伴角色转变。 此前公司定位为 tier1 供应商,在重视成本、质量、交期的基础上开展产品制造。 CASE时代OEM厂商对线束厂商提出新要求,要求OEM与tier1开展合作协同, 共同思考新技术浪潮下汽车的变化。为此,公司成立 CAS-EV 开发部门,围绕汽 车变革、线束需求变革等深入研究和开发,目标是让 OEM 对住友电工的提案能 力给出高度评价。公司预计到 2030 年自身汽车业务销售额中,约有 80%为传统 产品,20%为 CASE 相关产品。 面向 2030 年,公司从要素、设计、制造 3 方面同步发力,多部门融合发展,提 高附加产品价值。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五大业务部门的交叉学科优势,住友电工、 住友电装、Autonetworks 技术研究所多方合作,各部门技术共享。1)要素方面, 推进材料、电镀、解析等基础原材料技术水平;例如针对车身轻量化需求,研发 出了铝线束,车辆整体减轻约 12%;2)设计方面,针对汽车电动智能化、互联 互通、E/E 架构升级等需求成立研发团队,预判客户需求的设计;同时积极推进 设计环节的数字化水平,如采取 3DCAD 和 VR 等工具,通过推进数字化缩短前 置期。3)制造方面,推进自动化、绿色化生产,如可自动设置切压线的成套作 业、通过 e-STEALTHW/H 实现装配自动化等提高生产效率。

(2)矢崎:专注汽车线束生产,原材料到生产制造全覆盖

矢崎成立于 1941 年,是全球汽车线束龙头之一,专注线束、仪器和连接器和端 子等组件。公司主要客户为汽车制造商,其次为电力、燃气和一般建筑公司等。 矢崎集团在全世界 44 个国家设立 468 个工厂或分支机构,全球员工人数超过 24 万人。

公司业务共分为汽车业务、 生活环境设备和新事业 3 部分,汽车业务占总收入 的 85%以上。公司从汽车线束的制造销售开始,汽车产品包括车用电线组件、 仪表仪器等,此外还有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生活环境系统产品。根据华港财富, 汽车线束产品是矢崎集团的主营业务,占整体业务收入的 86.6%。公司业务总体 稳定,几次业绩下滑主要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如石油危机、日本泡沫经济解体、 东南亚金融危机、08 年金融危机、俄乌冲突和疫情等。


公司早期发展兴起于日本汽车工业,近年来持续受益于全球化扩张,2023 年公 司日本/海外营收占比 3:7。早在矢崎公司正式成立前,创始人矢崎贞美已经于 1929 年生产和销售线束。当时日本国内汽车以美国生产的福特和通用等为主, 公司主要为这些品牌提供后装线束。伴随二战爆发,政府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日 本本土汽车产业的兴起为矢崎带来积极影响,1941 年矢崎随之正式成立。经过 20 余年发展,1962 年,矢崎在泰国成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据点,开始进行全球 化拓展。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日本汽车产业大规模全球化,公司也加快出 海扩张的步伐,1986 年矢崎海外员工数量达 10989 人,首次超过日本国内员工 数量。2014-2022 年,公司营收 CAGR+4.3%,其中海外业务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2022 年,公司总营收达 22697亿日元,其中日本/海外营收占比约 30%/70%。

从材料开发到产品制造全流程内部进行,围绕 EEDDS 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公司从材料开发到线束设计、生产、施工方法、最终产品制造,所有工序均在公 司内部完成。对应的,在服务内容方面,公司可支持 OEM 从初始概念到设计开 发、再到全球大规模生产和售后服务。公司设计能力突出,设有专门的 CCS (Customised Cabling Systems,定制布线系统)部门以负责特定产品或系统的 供应,定制化满足客户对生产、组装和物流的需求。 面向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公司可提供完整的 EEDDS(Electrical/Electronic Distribution and Display System,电气/电子分配和显示系统)解决方案,涉及 车辆内部连接、车辆与外部的连接等多场景。公司在配电系统、零组件、电子器 件、高压连接等方面均位于全球领先地位,并积极适应 CASE(互联、自动、共 享、电动)和 MaaS(出行即服务)等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3)安波福:传统 tier1 转型高科技公司,聚焦汽车“大脑”和“神经”

安波福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提供汽车大脑(控制器、自动驾驶、主动安全)和神 经网络(线束和连接器)的公司。安波福(Aptiv)前身为通用汽车零部件集团子 公司,1995 年更名德尔福汽车系统,并于 1999 年独立上市;2017 年德尔福剥 离动力总成业务,创立安波福(线束及连接器业务在此)和德尔福科技(动力总 成及售后市场业务)两家独立公司。 目前安波福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之一,产品包括工程部件产品、连接器、 接线组件和线束、电缆管理、电气中心以及混合高压和安全配电系统。2023 年公 司全球营收为 200.5 亿美元,在 48 个国家设有制造及服务中心,员工总数超 15.4 万人。

公司业务分为“神经”和“大脑”两大业务部门,营收占比约 7:3。公司下设信号和 电力解决方案部门(S&PS)与先进安全与用户体验(AS&UX) 两大业务线,其 中线束、连接器均包含在 S&PS 中。公司营收占比自 2017 年业务重整后结构稳 定,S&PS 贡献公司大部分收入,2023 年 S&PS/AS&UX 营收分别为 144/57 亿 元,占总营收比重为 72%/28%。 S&PS:提供车辆电气架构的完整设计、制造和组装,产品包括连接器、线 束总成、电缆、电气中心、混合高压安全配电系统等;该部门 2023 年总营 收 144 亿美元,同比+11.3%。 AS&UX:包括主动安全系统(ADAS)、信息娱乐与用户体验、网络连接与 安全、移动出行与服务等,核心产品为传感器、智能驾驶系统及平台、智能 汽车内部感知系统、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域控制器。该部门 2023 年总营收 57 亿美元,同比+24.2%。

客户结构稳定且分散,优质客户遍布全球。公司为全球领先客户提供汽车中低高 压线束和连接器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福特、Stellantis、通用、大众、特斯拉、 吉利、梅赛德斯等全球知名汽车 OEM 厂商,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特斯拉、日产、 福特、大众、奥迪等的主流车型中。截止24Q2,公司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占比57.60%, 福特/Stellantis/通用为前三大客户,占比均为 10%左右,对单个客户依赖性小。

公司能够提供全系列的汽车连接解决方案,包含普通低压产品、高压产品、高速 产品、安全型产品、互联产品等。高压方面,安波福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 的高压产品制造商之一,产品组合涵盖 400V-1000V 的电压、最高 250A 电流。 高速方面,公司可提供 FAKRA、H-MTD、AMEC 以太网连接器产品,传输速率 最高可扩展至 56Gbps。

持续收购线束/连接器公司,强化技术实力。1)线束/线缆:公司收购英国电缆制 造商 HellermannTyton、德国微管供应商 Gabocom 等,在工业、通信等应用领 域和韩国、中国等地区持续拓展;此外通过收购 Intercable 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光纤、 高压母线领域。2)连接器:公司陆续收购 FCI 集团旗下的汽车产品事业部(MVL) 与 Winchester,二者均曾位列全球连接器前十,积累连接器制造底蕴。

在高速连接领域,安波福与罗森伯格深度合作,共同推广 H-MTD 以太网连接器 和 AMEC 产品。根据安波福官网,早在 2017 年,德尔福已经罗森伯格建立技术 合作伙伴关系,提供高性能的汽车以太网解决方案。拆分后的安波福同样与罗森 伯格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二者共同开发了 H-MTD,按照协议,安波福可按照要求 制造与罗森伯格设计规范兼容的 H-MTD 连接器, 成为市场第二个 H-MTD 连接器 的供应商。此外,二者亦在共同推广 AMEC 产品,产品具有接口兼容性。

安波福在线束及连接器领域布局多年,具有多项前沿技术和专利。1)Y 型电源 接头专利:电源接头以 Y 形配置拆分电缆为两个设备供电,从而节省空间并减轻 重量、降低成本。2)Velocity 工具套件:能够使整车厂利用虚拟建模进行车辆 尺寸优化;3)开发铝导线:通过研发 SMC(选择性金属涂层)技术解决铜铝电 偶腐蚀问题,线束系统重量可降低 48%。4)扁平母线技术:母线具有刚性且扁 平的特点,比电缆宽,但高度最多可缩短 70%;可比相同横截面积的电缆承载更 多的电流,有助于节约空间、提高组装自动化水平、助力高压连接应用。

创新研发 SVA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引领行业进入“软件定义汽车”阶段。SVA 汽 车电子电气架构针对电子电气系统的汽车级解决方案,以软硬件解耦、I/O 与计算 分离、支持计算“服务器化”的三大基本要素,实现了可扩展解决方案和向软件定 义车辆的过渡。安波福在 2020 年 CES 大会首次提出 SVA 架构理念;2022 年 CES 大会发布最终架构;2024 年 CES 大会发布融合 SVA、L2+ ADAS、内部传 感和 Wind River 的可驾驶演示。公司表示全新 SVA 智能汽车架构在生命周期内 可以减少 20%的线束重量以及 20%的电气架构安装场地空间;可以节约 75%的 软件保修成本,75%的系统集成与测试成本和 50%的配电安装人力成本。

(4)莱尼:欧洲百年汽车线束巨头,立讯拟收购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股 权

莱尼(LEONI)总部位于德国,是欧洲头部、全球领先的电线电缆和线束解决方 案供应商。公司成立于 1917 年,1923 年上市;1977 年在突尼斯建成首个海外 生产基地,由此开启海外扩张步伐,并陆续在欧洲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等及 美洲、亚洲等地进军,设立多个生产基地及办事处。2008 年莱尼收购了法雷奥的线束部门,成为欧洲市场领导者和全球第四大汽车线束系统供应商。目前莱尼在 全球 26 个国家拥有 9.5 万名雇员,2023 年营业收入 54.62 亿欧元(约 60.62 亿 美元)。公司主要产品涵盖标准化电缆、特种电缆以及定制开发的线束系统与相 关组件,应用于汽车制造工业、通信工业、医药器械工业等领域;根据 marklines, 公司汽车产品营收占比达 94%。

公司核心业务分为汽车电缆事业部(ACS)和线束系统事业部(WSD)两大部分, 2022 年以来线束系统营收占比超 70%。2022 年公司总营收约 54 亿美元,同比 -11%,下滑主要系公司 ACS 部门逐步终止和剥离所致;此外财务压力、重组等 因素亦对公司线束新业务拓展造成拖累。2022 年公司线束系统/汽车线缆业务营 收分别为 38/15 亿美元,同比+1%/-32%,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71%/29%。根据 立讯精密公告未审计数据,2023 年莱尼公司总营收达 54.6 亿元(约 61 亿美元), 同比有所改善。 汽车电缆事业部(Automotive Cable Solutions Division,ACS):制造 电线、绞线、光纤、标准电缆、特种电缆等产品。 线束系统事业部(Wiring Systems Division,WSD):生产线束、高压线 束、配电部件、特殊连接器等。


公司覆盖几乎全球 80%以上汽车品牌,核心大客户均为欧系头部车企,豪华品牌 市场影响力突出。据彭博,2021-2022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为 Stellantis、梅赛德斯 -奔驰、宝马、大众、雷诺,市占率约在 11%/10%/10%/8%/7%以上。此前公司位 于俄罗斯、乌克兰的四家工厂主要面向欧洲市场供货;由于 2022 年初俄乌冲突 引发莱尼乌克兰工厂车用线束断供,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奔驰等车企出 货均受到影响,足见公司在欧洲汽车线束市场的核心地位。据上缆所,莱尼几乎 是所有欧洲整车企业的供应商,同时供应约全球 80%以上的汽车品牌。

受外部环境冲击、公司管理混乱等影响,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不佳。2019 年以来, 公司自由现金流和净利润持续多年为负,原因包含内外两方面因素:1)外部环境 方面,公司经历了疫情造成的需求不振、原材料/能源/物流/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 击,此外 22 年俄乌冲突导致公司两家共超 7000 人的乌克兰线束工厂断供,进一 步对公司销售额和利润造成影响。2)内部因素方面,公司近年来存在管理职责不 清、高层人士变动频等问题,此外潜在风险的拨备减值亦对公司利润带来损失。 2018 年起,公司在新任 CEO Kamper 的带领下实施“Value21”自救计划,现金流 和盈利亏损有所缓解。然而后续 2022 年底公司汽车线缆业务出售失败、23 年 1 月 CEO 突然辞职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开启系列重组和剥离计划,2022 年底汽车线缆业务解决方案出售失败,2023 年 退市重组以减轻债务负担。为缓解公司经营困境,莱尼启动了系列重组计划,其 中包括出售部分电线电缆解决方案业务以改善财务状况。2021年-2022年一季度, 公司陆续出售子公司 Studer AG 和控股公司 LEONI Schweiz AG、LEONI Fiber Optics;Kerpen GmbH 数据通信和复合材料部门等,财务压力得到缓解。2022 年 5 月,莱尼宣布计划将 WCS 业务出售给泰国线束厂商 Stark 集团;然而 Stark 集团于 2022 年 12 月撤回收购意向。本次汽车线缆业务出售计划的失败导致集团 缺少超 4 亿欧元的资金,现金流和债务情况再度恶化。公司重新调整再融资和重 组计划,并于 2023 年退市。

退市重组以来,公司财务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根据新《企业 稳定与重组法》(StaRUG),新的重组方案中债权人免除了约 7.08 亿欧元的债 务,从而减轻了莱尼约一半的债务负担。根据立讯公告,2023 年 Leoni AG(莱 尼公司)总体营收约 54.6 亿欧元,净利润-1.3 亿欧元;其中全资子公司 Leoni K 营收约 14.6 亿欧元,净利润-0.1 亿欧元。24Q1 Leoni AG 营收 12.9 亿欧元,净 利润 164 万欧元;Leoni K 营收 3.6 亿欧元,净利润 658 万欧元,我们判断 24Q1 净利润回正主要系莱尼启动重组程序、大股东 Stefan Pierer 出资并接管莱尼 45% 的银行债务所带来的财务表现改善。

2024 年立讯精密拟收购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股权,强强联合实现战略协同。2024 年 9 月 13 日,立讯精密发布公告,拟收购 Leoni AG(以下简称“莱尼公司”) 的 50.1%股权及 Leoni AG 全资子公司 Leoni Kabel GmbH(以下简称“Leoni K”) 的 100%股权。其中 Leoni K 为莱尼公司 ACS 业务的主要运营主体。 立讯精密具有多次内生外延的宝贵经验,有望结合多年积累的制程优化、垂直整 合、工厂运营等能力优势,为莱尼提供财务、业务、采购、生产、人员结构、内 部控制等开源节流、商务拓展方面的优化与赋能,具体举措如下: 发挥公司集团化优势,协助莱尼降低市场融资利率及生产物料综合采购成本; 通过对莱尼全球产能基地的适当整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运营费用; 借助立讯在汽车线束领域所积累的智能制造、模治具开发、制程优化等经验, 协助莱尼实现人效比的快速提升及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优化;结合莱尼的设计研发与海外产能布局优势,为莱尼公司、LeoniK 导入优质客 户资源,助力中国车企实现核心零部件产能出海。

(5)李尔:汽车座椅和电子系统领先供应商,新四化趋势下业务协同 发展

李尔(Lear)成立于 1917 年,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内饰系统零部件制造商之一。 公司成立之初主营汽车座椅及内饰,后通过不断收购零部件、原材料公司,并出 售低利润率的内饰业务,逐步形成汽车座椅、电子系统两大核心业务线,2015 年 起开始布局汽车智能化领域。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座套、皮革和织物等表面材料、 结构/机制、座椅泡沫和头枕等座椅零部件和座椅系统,以及配电系统、电池断开 装置、电子控制模块、电气产品和智能网联等电子电器产品。截至 2023 年,公 司已在全球 38 个国家设有 265 个工厂,拥有约 18.7 万名员工,为 475 个主要汽 车品牌设计、开发和制造世界顶尖产品。

2021 年以来公司经营复苏态势良好,以美洲为基本盘开拓全球业务版图。公司营 业收入在 2018 年前保持稳定增长;2020 年受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影响,营收大 幅下滑至 170.46 亿美元,同比-13.96%;2021 年起伴随全球经济回暖以及新能 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公司业务持续复苏,2021-2023 年 CAGR+11.24%,2023 年营收回升至 234.67 亿美元高点。不同区域来看,2023 年欧洲和非洲/亚洲/美洲 营收占比分别 36.70%/18.94%/44.36%,美洲贡献主要收入,2022-2023 年欧洲 和非洲地区收入增长显著。

主营业务分为座椅(Seating)和电子系统(E-Systems)两大类,营收占比约 3:1。公司产品结构稳定,2023 年座椅/电子系统业务营收分别为 175/59 亿美元, 占总营收比重 75%/25%。在座椅方面,公司是全球少数几个拥有纵向整合能力的 座椅系统供应商之一,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遍布全球;在 E-Systems 方面,公司 拥有强大、丰富的汽车电子电气产品矩阵,包含配电系统、电池断开装置的设计 到生产,以及电子控制模块、电气产品和智能网联相关产品等。 公司汽车线束及连接器业务归属于 E-Systems 业务内。1)线束方面,公司产品 支持低压(12V/48V)到高压(60V-800V)的配电范围,低压系统用于轻型车辆, 高压系统用于混合动力和电池电动汽车。2)端子方面,产品包括多种孔径、金属 体、金属镀层,连接技术包含印刷电路板焊接、标准压接、超声波焊接;可承受 最高温度有 120℃、135℃、170℃、175℃。3)连接器方面,公司紧跟连接系统 高速、低成本的发展趋势,2021 年与 IMS Connector System 和 Hu Lane Associate Inc.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收购 M&N Plastics,快速拓展高速数据连接 系统和塑料部件的生产能力,加强连接器业务的纵向整合能力。

积极围绕新四化进行布局,座椅及 E-Systems 业务有望协同发展。一方面,汽车智能座舱催生智能化新设计、新服务,李尔将电子系统技术融入座椅研发,推 出逸途 Intu 智能座椅和百变座舱 ConfigurE+等智能化座椅新技术;此外,伴随软 件定义硬件的时代加速到来,带来更为复杂的域控制器、车载电脑、软件以及内 容需求。过去公司已经在线束与连接器的开发、ECU 业务等方面深度参与,为新 四化打下基础,此外软件方面公司也曾收购 Xevo、EXO Technologies 等公司, 加强软件及 GPS、无线通信等技术能力,为后续适应汽车行业新四化打下基础。

3.2 连接器:美日企业份额集中,正向研发、并购成长塑造 国际龙头

全球连接器市场中,美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龙头格局相对稳定。2000-2020 年, 全球连接器前三名 TE、安费诺、莫仕排名变化不大。国内厂商立讯 2015 年首 次进入全球连接器前十,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入围企业。

泰科、罗森伯格等海外连接器大厂通过正向研发、并购壮大实现成长。连接器是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往往由主机厂直接管控。汽车连接器的产品型 号众多,研发和认证周期长,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厂商通过长期跟随主 机厂正向研发,或者灵活收并购,实现技术积累、保持龙头地位。 并购成长:如泰科/莫仕/安费诺在过去 20 年收购了超 25/27/52 家公司,极 大程度带动了行业集中度提升。 正向研发:如罗森伯格坚持产品的正向研发,产品在专业技术、工艺水平和 专利壁垒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公司高速连接器 FAKRA、HSD 均为行业首先 发明,市占率超 80%。 在汽车连接器市场,国内厂商与海外差距较大,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连接器不 同下游竞争格局有所差异,国内厂商在消费电子领域份额较高,在汽车等领域与 海外差距依然很大。截止 2019 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厂商前十暂无国内公司上榜。


(1)泰科:技术领先、产品丰富的全球连接器龙头,持续收购巩固竞 争地位

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 Ltd)是全球连接器和传感器巨头,总部位于瑞士, 1980 年至今保持全球最大连接器厂商的地位。公司主营连接器和传感器解决方案, 按下游领域分为运输解决方案、工业解决方案、通信解决方案三个部门,产品应 用领域覆盖交通运输、工业应用、医疗技术、能源、数据通信和家庭应用。公司 在全球拥有 8.5 万名员工,在 20 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在约 50 个国家中经营业 务,客户遍布全球约 140 个国家和地区。

2023 年运输/工业/通讯业务营收占比约为 6:3:1,其中汽车业务贡献了主要收入 来源。作为全球连接器龙头,TE 的营收和盈利情况受全球宏观经济和电子产业景 气度影响显著:2009 年和 2020 年,公司分别受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影响,营收 及净利出现大幅下滑;2020 年后受益于电动车、云计算、工业自动化等新兴业务 业绩逐渐复苏。2023 年公司实现总营收 160 亿美元,其中运输/工业/通讯业务营 收占比分别为 60%/28%/12%,同比+4%/+0.7%/-25%。在运输业务内部,又可细 分为汽车/商业运输/传感器 3 大业务,2023 年公司汽车业务营收 70 亿美元,占 所在运输部门营收的 73%,占公司总营收的 43%。

TE 通过持续收购实现快速发展,从军工、汽车逐步扩张至工业、通信领域。伴 随公司版图扩张及业务调整,公司净利率从 2013 年前的不到 10%提升至 2013 年后基本稳定在 10%以上,龙头地位不断巩固。 1)早期对 AMP 和 Raychem 的收购奠定技术基础,使得泰科自 2007 年独立上 市起即成为全球最大的连接器厂商。1999 年泰科国际收购了两家标普 500 公司: 连接器行业龙头 AMP 和材料科学领域引领企业商 Raychem;2007 年泰科电子 从泰科国际中分离出来并更名为 TE,成为在纽交所挂牌的独立上市公司。2007 年泰科的营收达 131 亿美元,连接器规模达全球第一。 AMP:成立于 1941 年,最早为军用产品公司。AMP 是主流的线束连接器供 应商,业务范围涵盖汽车、家电、计算机等多个领域。AMP 开创了压接端子 技术,使端子与导线之间无需使用焊接连接。1980-1990 年 AMP 一直是全 球最大的连接器公司。截止 1990 年,AMP 的业务涉及全球 50 多个国家, 年销售额超 50 亿美元。 Raychem:成立于 1957 年,是拥有领先辐射化学技术的线缆制造商,研发 出航空线缆和热缩套管等多种产品。Raychem 的技术为 TE 先进的线束包覆 物打下基础。

2)完成对 AMP 的收购后,泰科在已有的军工、汽车基础上持续收购,全面扩充 工业、通信等连接器及传感器业务。1999-2022 年公司并购公司/部门 20 起以上, 多数分布于工业、通信连接器领域,如收购 Thomas & Betts’的连接器部门、ADC、 DEUTSCH 等公司及业务部门;此外公司自 2014 年起通过收购 MEAS 切入传感 器领域,后续继续收购 Jaquet technology group、Elmos 压力传感器业务 SMI、 First Sensor,不断拓展传感器业务。

3)收购的同时出售部分业务,通过有机调节产业结构,保证公司整体营收质量 和发展活力。公司在 2003 年剥离 50 多个非核心业务;2015 年出售了营收约 1.9 亿美元的电路保护业务,同年以 30 亿美元出售旗下宽带网络解决方案事业部; 2018 年出售海底电缆业务 SubCom 等。公司聚焦主业,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 有效避免光缆产能过剩和其它资源浪费问题。

汽车业务客户覆盖全球知名 OEM 厂,如宝马、奥迪、布加迪、雪铁龙、戴姆勒、 通用、现代、路虎、福特、本田、保时捷、雷诺等。近年来伴随全球电动车出货 量增长,公司汽车业务持续扩张。

在高压连接器方面,TE 的汽车产品覆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能够提供完整的 连接器、继电器、接触器、线束和断开装置产品系列,高压连接器产品可分为四 个领域:高压辅助单元、高压动力总成、电池连接、充电接口。

在高速产品方面,公司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 3 大领域全面布局,产品 覆盖同轴连接器和差分连接器两大品类,传输速率最高可达 56Gbps,达到世界 头部水平。

(2)罗森伯格:车载高频高速连接器冠军,首创 FAKRA/HSD 凸显 技术实力

罗森伯格成立于 1958 年,总部位于德国,是全球领先的无线射频、光纤通信及 高压连接解决方案商。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罗森伯格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丰富的 行业经验与技术积累,业务覆盖航空航天及军标产品、汽车工业、通讯设备、计 算机及消费电子、能源及公共事业、网络系统、通讯和外线设施等七个方面。目 前公司员工超1.5万名,在全球超过35个地点设有研发生产基地和客户服务中心。 首创 FAKRA、HSD,目前为车载高频高速连接器领域的隐形冠军和标准制定者。 公司 1967 年开始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研发生产,2000 年开始涉足汽车电子领域, 并开发汽车行业用 FAKRA 高频连接器,并于 2022 年成为第一家获得 ISO/TS 16949(现 IATF 16949)认证的同轴连接器制造商。目前公司车载产品线包含高 速数据传输、新能源汽车等解决方案,覆盖 FAKRA、HFM、RosenbergerHSD、 MTD、H-MTD、HV、RoPD 等产品,其中 Fakra 和 HSD 产品都为行业首先发明。 公司客户众多,汽车产品覆盖全球欧系、美系、亚洲各 OEM,如宝马、奔驰、大 众、标致等;并与中国绝大多数自主品牌开展深入合作。

高频高速产品线包含 FAKRA/HFM/HSD/MTD/H-MTD,传输速率最高达 56Gbps。 1)FAKRA/HFM:公司开发了标准 FAKRA 连接器,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 mini-FAKRA 连接器,在物理尺寸和电气性能上均有优化。2)HSD:公司还提供 了 RosenbergerHSD 系列连接器,专为汽车内部网络设计,适用于车辆内部的多 媒体和导航系统。3)以太网连接器:MTD 和 H-MTD 均为车载以太网连接器, 能够满足车载数据传输在单个传输速率提高、线路数量增加、协议及芯片多样性 等方面的需求。

在高压领域,公司同样提早布局,具有全面的产品线。公司自 2009 年新开发混 动和纯电动汽车高压插入式系统以及轻型电动汽车数据和电源磁性充电连接器, 2011年开始批量生产电动汽车高压连接器系统和磁性充电连接器。目前公司HVR 产品系列专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需求设计,工作电压最高满足 1000V。

四、技术变革、自主崛起有望重塑格局,国产替代 及出海迎良机
4.1 E/E 架构加速演进,有望重塑线束行业格局

E/E 架构变革将直接改变整车线束拓扑结构。伴随汽车新功能的大规模引入,目 前汽车 E/E 架构的复杂性已到扩展极限,面临从高度分散到域集中转型的需求。 E/E 架构转型涉及电子器件连接、电源分配、网络通信方式等多方面变革,从而 带来线束方案变更需求。传统分布式架构中采取扁平化的点对点连接;而在域集 中架构中,多部件控制将集中在单个域控中实现,各区域需设计独立的线束系统, 最大程度降低线束设计复杂度。以特斯拉为例,Model3 上采用 3 域集中式架构, 整车线束较 Model S 减少近 50%。


E/E 架构变革处于快速迭代期,整车线束设计能力成为竞争重点,行业格局面临 重塑。当前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处于多种方案共存的过渡阶段,相关线束供应链迎 来重塑机遇。在新平台、新架构面前,传统车型长期沿用的线束拓扑形态已经无 法满足行业需求,线束厂商来到同一起跑线。新系统的开发要求对电子、机械、 软件、热分布等多领域的理解,对参与者的开发设计能力提出挑战。线束厂通过 与主机厂协作开发、参与系统设计的早期阶段,能够决定最佳线束架构、减少后 期变更次数、提升响应速度和交付可靠性,从而在新一轮技术趋势下占据有利位 置。

4.2 新势力和自主品牌崛起,打开线束顶层设计突破口

新势力是电动智能化、E/E 架构变革的引领者,线束设计转型进展较快。1)以 特斯拉、蔚小理、华为问界等为代表的新势力厂商历史负担更轻、整车线束平台 转型成本低,可更敏捷地进行线束架构开发和转型。2017 年特斯拉在 Model 3 上率先落地准中央域集中式架构,小鹏、零跑、理想等快速跟进,推出小鹏 X-EEA 3.0/3.5、零跑 LEAP 3.0、理想 LEEA 3.0 等架构。2)其他自主品牌主机厂也在 积极布局,如长城、广汽埃安、比亚迪、长安、吉利等。3)海外传统车企亦在 跟进,但受制于风格保守、转型成本压力大等因素影响,实际进度相对较慢,部 分海外厂商转向与国内车企合作,如 2024 年小鹏-大众联合开发准中央计算架构 CEA、吉利-沃尔沃联合研发 SEA 浩瀚架构等。

新势力及自主品牌对国产供应商更包容,打开整车线束设计和连接器配套突破口。 过去合资车企占据主导地位,采购体系较为封闭,国内线束厂商难以渗透进入合 作共研的供应链层级,更多为提供来图制造服务。新势力破局及自主品牌的崛起 为国产厂商带来更多前期切入合作的机会。

4.3 国内产业链多环节全面提升,国产替代及出海扩张提速

国内厂商在高压、高速多环节取得突破,部分领域与海外龙头看齐。以连接器产 品为例: 高压连接器:产品性能与国外龙头看齐。国内厂商如中航光电、瑞可达、永 贵电器等均有 1000V 产品,在额定电流、工作范围、防护等级等方面也已 达到相近水平。 高速连接器:1)FAKRA、HSD 产品国内厂商技术成熟,特别是 FAKRA 市 场竞争已相对激烈。2)mini-FAKRA、以太网连接器方面,国内已有多家厂 商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品矩阵,如电连、立讯、瑞可达、中航光电等。目前 国内厂商的产品性能与海外巨头罗森伯格、泰科等仍有一定差距,未来有望 通过加强标准制定、专利积累等方式快速追赶。

成本优势和本地化服务助力线束及连接器厂商国产替代;此外国内汽车品牌出海、 海外 OEM 降本需求有望带动线束行业出海扩张。 本地化服务:就近配套、及时响应、供应链安全助力线束及连接器的本土市 场份额提升。在需求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线束和连接器消费市场, 2020 年中国连接器市场规模 249 亿美元,占全球 32%;相应的本土线束和 连接器厂商具备就近配套优势,能够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供货周 期。此外伴随主机厂开发流程持续提速,从 36 个月缩短到 24 个月甚至 18 个月内,对线束的早期参与和响应速度提出更高要求。此外供应链安全是近 年重要考量因素,国内线束厂及相关零部件厂商有望进一步受益。 成本优势:海内外终端车企降本诉求强烈,带来线束企业国产替代、出海替 代成长空间。伴随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汽车零部件迎来供应链调整机遇。在 国内市场,本土线束厂商在制造、物流等方面成本优势凸显,同时伴随规模 扩大、生产装备升级,有望进一步巩固价格优势,提升国内车企业务份额。 此外,随着部分国内线束大厂率先开启海外扩张之路,通过收并购等方式实 现本地化研发生产,有望结合自身既有经验,满足海外车企降本增利诉求。 跟随大客户出海:国内车企出海步伐加快,带来核心线束及连接器企业海外 配套需求。近年来国内车企出海加速,2023 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 汽车出口国,出口总量达 520 万台。随着国内车企由产品出口(整车出口) 逐步向产能出口(海外建厂)转变,核心配套的线束及连接器厂商亦有望迎 来出海机遇。

以立讯精密为例,公司汽车线束业务正面临国产替代和海外扩张的双重发展机遇。 一方面,公司产品布局、研发能力、制造优势领先,具备较强的业务竞争力,已 经得到业内普遍认可,产品导入国内外品牌供应链。在产品端,公司整车线束+连接器垂直一体布局齐全,此外还有包含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在内的多元化产 品线,协同优势凸显;在设计端,公司深耕汽车业务十余年,具备汽车线束前期 研发能力,同时是连接器;在制造端,公司有扎实的制程优化能力和成本管控经 验。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收购欧洲线束巨头莱尼,实现汽车线束领域区域性龙头 向全球性巨头的跃升,在全球性的客户准入、产能布局、市场拓展等方面加速拓 展,更好响应中国品牌出海、海外主流客户拥抱中国供应链带来的相关配套需求。 通过内生+外延合作持续扩大业务布局,为三个五年内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 Tier1 领导厂商的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五、投资分析
(1)立讯精密:内生外延拓展汽车业务线,剑指全球 Tier1 领导厂商

立讯精密自上市起即切入汽车电子领域,早期定位汽车 Tier2 供应商,通过内生 +外延合作持续扩大业务布局。在内生布局方面,公司从 2010 年上市时就以 Tier2 身份服务德尔福等企业,切入汽车数码影音娱乐线束和连接器领域,2011 年成 立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2017 年成立晋江立讯,发展新能源电动汽 车高压连接系统,2021 年成立立昇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着力研发智能 驾驶系统软硬件业务。在对外收购方面,公司 2012 年并购福建源光电装,拓展 日系客户;2013 年并购德国 SUK,大幅增强在汽车精密塑胶件的技术实力,并 拿到优质德国客户的供应商资质;2018 年公司收购采埃孚子公司 TRW 旗下全球 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BCS),在体外有负责人机界面(HMI)解决方案,与上市 公司汽车业务形成协同。

2022 年以来,立讯明确定位 Tier1 供应商,积极与主机厂开展合作,实现动态 入局、快速发展。近年来,伴随汽车电动智能化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价值链加 速重构,具备一定垂直一体化能力、支持上游自定义产品的新型 Tier 1 正在诞生。 立讯抓住软硬件解耦带来的新型商业模式突破口,于 2022 年初确立“未来三个五 年内实现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 Tier1 领导广商”的中长期目标。在对外合作上,立 讯分别在 2022/2023 年与奇瑞汽车、广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以 合作的整车平台为出海口和切入点,不断打磨自身 tier1 实力。 2024 年,公司宣布拟收购德国头部汽车线束线缆厂商莱尼 50.1%股权及其子公 司 Leoni K 100%股权,进一步强化自身线束业务垂直一体化和全球化布局。我 们此前在第三章已对莱尼公司业务布局和此次收购概况进行介绍。1)ACS 业务 相关交易:立讯精密全资子公司香港立讯与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汇聚科技共同设 立新加坡汇聚,新加坡汇聚将以 32000 万欧元的交易对价收购 Leoni AG 持有的 Leoni K 100%股权。2)WSD 业务相关交易:立讯精密全资子公司新加坡立讯 将以 20541 万欧元的交易对价收购 L2- Beteiligungs持有的 Leoni AG 50.1 股权。 对于立讯而言,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在线束相关产品的开发、市场拓展、客户准 入、产能布局、物料采购等方面与莱尼公司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 一方面抓住中国车企出海机遇;另一方面实现海外传统车企中的份额扩张。

目前公司产品以汽车神经系统为基础,打造 6 大产品线。通过十余年的研发及业 务开拓,公司汽车产品布局延伸至舱内、舱外多品类产品。近年来公司汽车主力 产品线逐渐明确,共包含以下布局:汽车线束(整车线束、特种线束、充电枪等)、 连接器 (高压、低压、高速、Busbar 等)、智能新能源(PDU、BDU、逆变器、储能等)、智能网联(路测单元、车载通讯单元等)、智能驾舱/控制(域控制器、 信息娱乐系统、多媒体仪表)、智能制造 (嵌件注塑、PCBA)等。

产能多点布局,支撑规模增长。公司遵循就近原则,在国内亳州、保定、宣城、 长治、恩施、溧阳、盐城、昆山、麻城、阜阳等多地建厂,提升产品成本优势。 同时,公司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家与地区亦有成熟的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 通过就近建设大幅缩减零部件运输成本,同时赋予供应系统快速灵活地响应能力, 使工厂能够按照生产计划时间灵活调配,为未来市场开拓提供强劲支撑。

汽车业务高速发展,2021-2024H1 业务持续同比高增长。伴随公司与主机厂的 合作陆续落地以及 Tier1 零部件与项目的开展,公司汽车业务实现高速发展。 2021/2022/2023/2024H1 汽车业务营收分别为 41.4/61.5/92.5/47.6 亿元,同比 +46%/48%/50%/48%,其中线束连接器业务占比约 7 成。


展望未来,公司通过收购莱尼强化汽车线束市场竞争实力,全球化布局未来可期, 强强联手打造全球新型 Tier1 领导厂商。我们认为立讯体系通过内生+外延已经 形成了丰富的汽车产品线,并通过战略合作奇瑞、广汽等主机厂实现动态入局、 快速提升公司作为 Tier 1 厂商的核心零部件综合能力。目前公司已与海内外头部 主机厂和汽车品牌客户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汽车业务相关产品(高/ 低压线束、高速线束、充电枪、汽车连接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液晶仪表、三 合一电机系统、AR HUD、DMS 等)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本次收购莱尼则 进一步强化了公司汽车线束业务实力和汽车业务出海战略布局;充分利用莱尼公 司百年来积淀的汽车线束研发经验、海外优质客户基础、全球产能布局等深厚优 势,助力立讯汽车线束业务实现区域性龙头向全球性巨头的跃升,在客户准入、 产能布局等方面实现快速拓展,同时立讯除线束外的其他汽车业务多产品线也将 迎来更大出海口机遇。二者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有助于立讯抓住发展窗口期, 快速实现汽车业务全球化布局;为三个五年内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 Tier1 领导厂 商的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消费电子、通信、汽车三驾马车共驱长线成长。展望未来,除汽车业务外,1) 消费电子方面,公司依托纵向整合与横向并购,自身 iPhone 业务成长结合和硕 整合仍让未来三年份额和盈利有较大提升空间,而以 Qorvo 国内资产整合为代表, 公司零部件及模组垂直一体化亦在持续深化;公司亦深度参与大客户未来 AI 终 端、可穿戴和 XR 等创新,卡位消费电子前沿趋势;2)通信业务方面,公司持 续深耕电连接、光连接、风冷/液冷散热、电源管理、射频等产品,以“应用一代, 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为产品核心战略,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 尤其在数据中心高速互联领域,公司协同头部芯片厂商前瞻性为全球主流数据中 心及云服务厂商共同制定 800G、1.6T 等下一代高速连接标准,部分细分领域 产品如外部高速铜缆、线缆及连接器组件、背板连接器及背板线缆、HSIO、SSIO 等更是以领先的技术、成本优势和优异的产品表现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在此基础 上,公司以此为切入口,全面拉动光连接、散热、电源模块等产品与头部客户展 开进一步深度合作,打开长线业务空间。

(2)电连技术:国内车载高速连接器龙头,海内外客户拓展稳步推进

电连技术在车用高频高速连接器领域布局较早,产品品类齐全,具有深厚的设计 和制造经验。公司 2014 年开始布局汽车连接器产品研发,2016 年布局车载智能 物联高清影像防水产品,2019 年布局千兆以太网高速连接器。目前公司在车载领 域共有射频连接器和高速连接器两大类产品,产品类型包括射频类 Fakra 及 mini-Fakra 板端&线端,HD 摄像头连接器,激光雷达连接器,高速类以太网连接 器,HSD 板端&线端,车载 USB 等,主要用于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厂、tier1、模组 客户、自动驾驶电子系统客户的射频及高速连接。

产品主要应用于国内自主品牌和理想、问界等新势力车企,新客户加速认证中; 公司与华为 MDC 系统深入绑定,有望受益于华为智选车合作拓展及销量高增。 电连在国内汽车高速连接器领域地位突出,直接下游客户是模组厂和 tier1,产品 进入问界、理想、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长安等国内主要汽车厂商供应链; 同时客户群持续拓展,未来有望在其他新势力及合资、海外车企中获得收入增量。 此外,公司是华为 MDC 系统的重要供应商,自主研发生产的千兆以太网连接器 可广泛应用于信息娱乐系统、ADAS、域控制器等系统及产品。公司高速连接器 产品在相关智选车型如问界 M5/M7/M9 中有望占据较高份额。随着华为问界销量 在新势力品牌月销排名持续靠前,以及智界、北汽、江淮等鸿蒙智行朋友圈进一 步扩大,公司车载高速连接器订单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汽车连接器业务收入维持高增长,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24H1 公司总营收 21.4 亿元,同比+57%;净利润 3.2 亿元,同比+151%;分业务看,24H1 汽车连接器 / 射 频 连 接 器 及 线 缆 组 件 / 电 磁 兼 容 件 / 软 板 / 其 他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分 别 为 6.0/5.0/4.5/2.6/3.4 亿元,同比+90%/41%/16%/72%/115%。汽车业务占公司总营 收比重稳步提升,2021-2024H1 从 10%提升至 28%。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和工艺 流程优化,近年来公司汽车连接器盈利维持在较高水平,2024H1 汽车产品毛利 率 40.8%,相较电磁兼容件、软板等呈现一定韧性。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客户结 构持续优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核心客户问界、理想等营收同比保持高速增长。 24H1 理想、问界表现强劲,分别以 18.9/18.1 万台的成绩实现中国市场新势力品 牌交付量的断层领先,带动公司汽车电子业务持续向好。

(3)中航光电:军民业务融合发展,车载领域产品技术布局齐全

公司专注于中高端光、电、流体连接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产品系列包括电连接器、 光器件及光电设备、线缆组件及集成产品、流体器件及液冷设备等,共自主研发 500 多个系列、35 万多个品种,广泛应用于防务、商业航空航天、通信网络、数 据中心、石油装备、电力装备、工业装备、轨道交通、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和 消费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产品出口至德国、法国、瑞典、韩国、越南、印度等 五大洲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 年公司总营收 201 亿元。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连接器、光器件及光电设备、流体/齿科及其他产品,24H1 分业务营收占比 77.4%/14.4%/8.2%,同比-15.6%/-17.4%/+5.3%。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 2009 年布局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业务,2014 年成立新能 源汽车事业部,2023 年发布智能网联连接器系列产品。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专 注于汽车互连及充/换电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开发,产品覆盖动力系统、充/换电领域、 智能网联。目前已向国内主流,国际一流整车企业和设备厂商配套高压连接器、 高压线束、充/换电等系列产品。公司积极开拓智能网联、busbar 等新业务,重点 市场的开发进程进一步提速。目前公司产品已获得国内主流、国际一流整车企业 和设备厂商高压连接器、高压线束、充/换电等系列产品合作。

(4)沪光股份:专注汽车业务的自主线束大厂,绑定大客户驱动业绩 高增

公司成立于 1997 年,2020 年在上交所上市,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公 司主要从事汽车高低压线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车企提供同步开发、批量供 货及技术服务。深耕线束行业二十余年,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汽车线束行业中具 备领先市场地位的智能制造企业。


公司产品线丰富,产品和服务受到海内外多家知名 OEM 认可。公司主营产品包 括成套线束、发动机线束及其他线束,主要涵盖整车客户定制化线束、新能源汽 车高压线束、发动机线束、仪表板线束、 车身线束、门线束、顶棚线束及尾部 线束等。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商,是目前为数不多进入上汽大众、 戴姆勒奔驰、奥迪、通用、L 汽车、赛力斯、美国 T 公司等全球整车制造厂商供 应商体系的内资汽车线束厂商之一。 公司目前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Formel Q 最高级别 A 级供应商、大众集团 VW60330 压接过程质量 A 级供应商。连续多年 荣获上汽大众优秀服务表现奖,上汽集团 2023 年度卓越贡献奖、L 汽车 2023 年度卓越质量奖和保供先锋奖。

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业务,产品获得问界、理想等多品牌、多车型定点 并顺利量产。公司的高压线束自动化生产线已陆续在 L 汽车、美国 T 公司、大众、 上汽通用、上汽、赛力斯、蔚来等高压项目上应用。2022 年,公司陆续实现问 界 M5/M7/M5 EV 高低压线束的量产,以及理想 L9/L8 高压线束量产。2023 年 进一步拓展了系列新客户和项目: 新能源车:2023 年取得 L 汽车 W02、X01B、X02B 高压线束、智己汽车 P12L 高压线束、蔚来·阿尔卑斯高压充电线束、北京奔驰·MBEA-M 高压线 束等项目定点;实现上汽通用·凯迪拉克-锐歌高压线束、智己汽车 S12L 高 压线束、北京奔驰·HX243 高压线束、L 汽车 X02 高压线束等项目量产。此 外,受益于问界车型自 23Q4 起快速放量,公司 23Q4 及 24Q1 收入实现快 速增长。 传统燃油车:2023 年取得上汽大众途昂·NF KSK 低压线束,北京奔 驰·MBEAM-V520 nonjis 低压线束等项目定点;实现了上汽通用·君越低压成 套线束、XT4&昂科威 48V 低压线束,上汽大众·朗逸 XR 低压线束、北京奔 驰·M282 Mopf 发动机线束、大众安徽·VW316/8 低压线束等项目量产。

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化工厂。公司与 Komax、ABB、KUKA 等全球智 能制造设备供应商合作,选择国际智能制造品牌装备,打造自有的、可复制的全 流程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模式。在高压线束方面,主要围绕高压线束设备产能、工 序标准化的优化与设计,并在 L 汽车高压线束自动化产线成功实施。在低压线束 方面,公司着力于线束加工前置工序的高集成应用研究,实现了从传统的自动开 线压接机到自动开线压接插位机过渡;2023 年成功研发了柔性化开线、插位一 体机,该设备已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美国 T 公司等多项目上应用。

(5)意华股份:通信连接器业务起家,车载领域聚焦高频高速应用

公司主要从事通讯连接器及其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布局以通讯连接器 为核心,消费电子连接器为重要组成,并积极拓展汽车等其他领域的连接器产品。 公司在东莞、苏州、武汉、湖南设有 6 家全资子公司及 6 家控股子公司。

产品结构方面,24H1 公司太阳能支架/通讯连接器产品/消费电子连接器产品/其他 连 接 器 及 组 件 产 品 营 收 比 重 为 60.92%/14.79%/4.89%/15.43% ,同比 +41%/+0.4%/+35%/+131%。在连接器领域,公司目前产品可分为网络类接插件 (RJ11、RJ45 插头/插座以及 RJ45 集成变压器)、消费电子连接器(USB、HDMI、 DP、卡座)、光电类连接器(SFP 系列产品)、电气电源连接器(接线端子、电 源插座)、消费性电子连接线束、工业及汽车电子连接线束等配套产品。

公司汽车连接器主要聚焦于高速高频车载连接器,高压连接器涉及不多。公司汽 车连接器的生产及销售放在苏州远野,主要客户有 APTIV、华为、李尔、GKN、 比亚迪、吉利、经纬恒润等;汽车连接器产品主要包含 FAKRA、HSD、BMS 系 列和排针系列。此外汽车连接器客户与公司其他业务客户存在重叠,客户资源积 累进一步助力公司业务横向延伸。

(6)永贵电器:轨交连接器主要供应商,新能源车高压业务快速成长

公司专注于电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精密智能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技术支 持,从单一的轨道细分市场起家,逐步拓展至轨道交通与工业、车载信息与能源、 特种装备三大业务板块,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等下游领域。

24H1 车载与能源信息/轨道交通与工业 /军工及其他产品占总营收分别 58.38%/34.62%/6.75%,同比+49.18%/-5.30%/-30.59%,其中车载相关业务占比 迅速提升,从 2021 年的 35.82%高速发展至 24H1 的 58.38%,成为收入贡献最 大支撑点。2023 年公司车载与能源信息实现营收 7.68 亿元,其中新能源业务收 入 7.21 亿元,充电枪业务增长显著。

(7)维峰电子:工业连接器为基,车载+新能源助力成长

公司主营工业控制、汽车和新能源连接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定位高端 精密连接器市场,业务战略以工业控制连接器为主体、汽车及新能源连接器为两 翼多元发展。公司现拥有 17 大产品系列、超 3 万种产品型号,应用领域覆盖工 业自动化设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光伏逆变系统等。


分业务看,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工业控制连接器、汽车连接器、新能源连接器,2023 年 三 类 连 接 器 营 收 占 比 分 别 54.87%/24.75%/19.21% , 同 比 -14.19%/+39.90%/+22.99%,工业控制连接器收入贡献最高,近年来汽车连接器 发展态势强劲,同比增速亮眼。

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分为中低压信号传输和高频高速两大品类,其中:1)适用中 低压信号传输的连接器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 的信号传输与供电,间距包括 0.5mm/0.8mm/2.2mm/ 3.0mm/4.0mm/6.0mm,防 水等级 IP67/IP68/IP6K9K,具有端子加固、互配防呆及二次锁扣设计。合作客户 有比亚迪、安波福等整车及零部件厂商。2)高频高速连接器产品多用于智能座舱 系统、自动驾驶系统以及车身域控系统,产品包括 FAKRA、MINI FAKRA、HSD、 车载 TYPE C、雷达壳体、大电流螺柱端子等,目前已获多家整车厂及模组厂项 目定点,且部分产品系列开始批量生产出货。

(8)得润电子:并购入局车载线束及汽车电子领域,近年来盈利能力 承压

公司成立于 1992 年,2006 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营电子连接器和精密组件、新能 源汽车车载电源管理模块、汽车连接器及线束及汽车电子产品等产品。公司在消 费电子领域已经成为家电连接器核心供应商;2015 年通过收购意大利美达电器 (meta) 60%股份获得车载 OBC 技术及产品解决方案,2017 年通过收购柳州 双飞进军汽车线束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家用电器、计算机及外围设 备、通讯、智能手机、LED 照明、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2019-2023 年公司 连续 5 年利润亏损,24H1 持续亏损-1.8 亿元,主要系公司 2019 年以来线束业务 受疫情和市场因素业绩下滑、子公司 meta 连年亏损、财务费用高企等因素影响。 2023 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 20%,主要系公司转让子公司柳州双飞部分股权,不 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公司以消费电子和汽车为主要市场,24H1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业务/ 汽车电气系统/其他业务营收占比分别 56.46%/32.26%/7.82%/3.46%,同比 +20.18%/-24.72%/-70.59%/-62.96%。

公司汽车线束及连接器归属于汽车电气系统业务。2017 年公司曾收购柳州双飞 60%股权,布局汽车线束业务;后因柳州双飞 2020/2021 年连续亏损,2023 年 2 月公司转让柳州双飞 42%股权,转让后仍持有 18%股权,但柳州双飞不再纳入合 并报表范围。柳州双飞出表后,公司聚焦电池包线束、发动机线束、高速传输线、 CCS 总成线等主要产品,深化与一汽大众、沃尔沃、北京奔驰等战略客户的合作 关系,提升中高端市场竞争力,2023 年成功获国际知名车企以及一汽子公司等国 内外多家企业新项目定点。

(9)瑞可达:高压及换电连接器优质厂商,加速拓展车载智能化应用

公司成立于 2006 年,专注连接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总部位于中国江苏省 苏州市。公司以连接器产品为核心,产品包含电连接器、微波射频连接器、高速 数据连接器等;应用覆盖新能源汽车、通信、储能、光伏、电池、充电桩、工业、 轨道交通、机器人、医疗等多个领域。2023 年总营收 15.55 亿元,其中新能源 连接器/通信连接器/其他连接器占比分别为 87.92%/6.83%/4.22%。

公司汽车业务包含丰富的电动化、智能化产品线,产品主要包括高压连接器、高 压线束总成、PDU/BDU、MSD 手动维护开关、充电接口/充电枪座、铜排及叠层 母排、信号类连接器产品等。电动化解决方案:产品包含全系列高压大电流连接器及组件、换电连接器、 智能 网联连接器、CCS、交直流充电枪、液冷充电枪、充电桩、超充系统 等系列产品。 智能化解决方案:瑞可达全系列自主研发了种类齐全的车载高速产品,包含 FAKRA、Mini FAKRA、HSD 高速、以太网 VEH、车规级 Type-C 接口、板 对板浮动高速连接器等,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车内高速 数据传输的网络系统(以太网)三大领域。

客户覆盖海内外知名车企,成为新能源车连接器领域优质供应商之一。在新能源 汽车领域,公司国内主要服务于长安、蔚来、上汽、H 公司、赛力斯、东风、一 汽、北汽、江淮、长城、吉利、奇瑞、宁德时代、微宏动力等整车企业和三电企 业,乘联会发布的狭义乘用车 2024 年 3 月排行前十的车企公司均覆盖;海外客 户覆盖美国 T 公司、戴姆勒、捷普、新美亚、豪华车生产商等知名车企。


——信息来自:未来智库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展会更多+
视频更多+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